而年家呢?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家臣,那会儿还是刚兴起的新贵,跟齐家比起来根本不够看。华妃虽然不爱动脑子,但也不傻,真把端妃弄死了,齐家能善罢甘休?肯定得找皇帝讨说法。就像《知否》里张大娘子被小妾害了,娘家一堆老臣天天找皇帝闹,最后皇后都得赔珠子道歉才能了事。
更关键的是,那会儿九子夺嫡正白热化,皇帝要是因为后宅这点事被兄弟抓住把柄,参他个“内宅不宁、治家无方”,轻则被先帝骂,重则丢了储君之位,多年谋划全白费。为了不给皇帝添麻烦,华妃再恨也不能杀端妃。
3. 皇帝和太后拦着,不敢硬来
其实当年打胎的幕后黑手是皇帝和太后,他们故意让端妃背这个黑锅,端妃也默认接了这活儿,等于双方达成了“合作”。皇帝这边自然不能过河拆桥,毕竟端妃家世是他登基的重要助力。
而且端妃被华妃灌了红花后,一辈子不能生育,常年卧病在床,皇帝心里多少有点愧疚,肯定不会看着华妃杀她。加上端妃是第一个嫁给皇帝的女人,多少有点情分在。皇帝这人既凉薄又好面子,肯定不允许后宅闹得太难看,不然显得自己没本事治家,影响夺嫡胜算。所以事发后,皇帝和太后必然会护着端妃,华妃根本没机会下手。
不想杀:留着端妃,才有发泄恨意的对象
华妃自己都说过:“我就想让她苟延残喘,生不如死,在我手里慢慢熬!”对她来说,让端妃痛快死了太便宜她了,钝刀子割肉才更解气。要是端妃死了,她那满肚子的怨气和愤怒往哪儿撒?
宫里的日子多难熬啊,安陵容都说“宫里的夜又冷又长,每一秒怎么熬过来的都不敢想”。华妃也一样,皇帝从来不属于她一个人,在王府时皇帝今天宿这个福晋房里,明天去那个侍妾那儿;到了宫里,更是今天这个妃嫔侍寝,明天那个贵人承宠,新人跟春天的草似的一茬接一茬。
要是没了对端妃的恨,在那些孤枕难眠的深夜,在皇帝不来的漫漫长夜里,她靠什么撑下去?从某种程度上说,恨端妃已经成了华妃活下去的动力,让她有个发泄情绪的出口。
不敢杀:怕破坏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形象
后来皇帝登基了,年羹尧成了战功赫赫的大将军,华妃宠冠六宫,连皇后都得让她三分,为啥还是没杀端妃?最关键的原因是皇帝一直表现出“相信端妃”的样子。
华妃太爱皇帝了,爱到骨子里,特别在乎皇帝对她的看法。她宁愿自己受委屈,也不想违逆皇帝的心意。哪怕心里把端妃恨得牙痒痒,也只敢在小事上使绊子——克扣份例、不让太医给她看病、不许浣衣局给她洗衣服,这些旁枝末节的刁难,不敢真把事情闹大。
对她来说,皇帝的宠爱比报仇重要多了。可惜啊,她这一片真心算是喂了狗。她的枕边人从来没对她放下过戒备,她灌了端妃红花让人家不能生育,皇帝却用一碗“欢宜香”,偷偷断送了她做母亲的可能。这到底是时运不济,还是命中注定?谁也说不清楚。
说到底,华妃不杀端妃,是被现实、家世、皇帝多方牵制的结果。她的恨再深,也敌不过后宫的规矩和皇帝的算计,最后只能把这份恨熬成自己的枷锁,困在其中直到死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